康来新
姓名 康来新
职称 教授
电子邮件
联络电话 03-4227151#33112、33100
研究专长 小说、小说学、红学、台湾文学
学校名称 系所 学位
美国印第安那大学 东亚研究所文学 硕士
国立台湾大学 中国文学系 学士
服务机关名称 单位 职务
国立中央大学 中国文学系 教授
国立中央大学 中国文学系 讲师
年度 论文名称
2011 康来新, "〈摩登婴戏图──刘呐鸥「电影眼」中的孩子〉,璀灿波光—2011刘呐鸥国际研讨会,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主办。中坜:中央大学。" , 2011年10月, 2011
2010 康来新、杨雅儒, "〈演算「数学」:论王文兴2006年的短篇〈明月夜〉〉,演绎现代主义:王文兴国际研讨会,桃园县:中央大学人文研究中心主办。" , 2010年06月, 2010
2009 康来新, ""The Spring Worship in Nanfang'ao: Wang Wen-hsing's Narration on Heaven and Human Beings", 王文兴国际研讨会("Art of Chinese Narrative: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Wang Wen-hsing's Life and Works"), 加拿大卡加利大学。" , 2009年02月, 2009
2007 康来新, "〈记忆‧虚构‧书写:重读薄命司〉,「记忆与文化:第一届红楼梦与明清文学国际论坛暨研究生论文发表会」,国立中央大学主办。" , 2007年06月, 2007
2007 康来新, "〈近视眼与千里镜:李渔的视觉意识及其文本实践〉,「现代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文学与文论国际学术研讨会」,中国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主办。" , 2007年08月, 2007
2007 康来新, "〈记忆学理与小说研究的转型─红学革命的可能〉,「第二届两岸三地人文社会科学论坛-典范移转:学科的互动与整合」,国立中央大学主办。" , 2007年11月, 2007
2007 康来新, "〈记忆学理与小说研究的转型─红学革命的可能〉,「第二届两岸三地人文社会科学论坛-典范移转:学科的互动与整合」,国立中央大学主办。" , 2007年11月, 2007
2007 康来新, "〈增补台南府城的文化记忆:以新红学家胡适为核心的思考〉,「比较视野下的地域社会研究—徽州与江南的文化认同与地方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」,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主办。" , 2007年11月, 2007
2007 康来新, "〈增补台南府城的文化记忆:以新红学家胡适为核心的思考〉,「比较视野下的地域社会研究—徽州与江南的文化认同与地方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」,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主办。" , 2007年11月, 2007
2006 康来新, "〈「人文」需要「中心」吗?─中大经验的启示〉,「第三届亚洲新人文联网会议(分合之际:二十一世纪的人文与科学)」,国立中央大学主办。" , 2006年06月, 2006
2006 康来新, "〈小说与身体─以艳情书为例的文本分析与资讯提供〉,「第三届古代小说国际研讨会」,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心主办。" , 2006年08月, 2006
2006 康来新, "〈身体的发与变─从《肉蒲团》、〈夏宜楼〉到《红楼梦》的偷窥意涵〉,「中国文化研究的传承与创新─纪念牟复礼教授国际学术研讨会」,国立中央大学主办。" , 2006年11月, 2006
2005 康来新, "〈忆女:写真、昭传、姑娘庙〉,「转变中的文化记忆:中国与东南亚」,新加坡。" , 2005年07月, 2005
2005 康来新, "〈有个姑苏城─士隐、世情书、道成肉身〉,「中国近世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」,国立成功大学主办。" , 2005年10月, 2005
2005 康来新, "〈《红楼梦》在战后台湾的接受考察〉,「2005海峡两岸明清小说研讨会」,江苏省社科院。" , 2005年11月, 2005
2004 康来新, "〈中文写作怎样才够创意〉,「实用中文与写作策略研讨会」,国立成功大学中文系主办。" , 2004年05月, 2004
2004 康来新, "〈王者之膳─饮食文化与小说文艺观〉,「中国中世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」,上海复旦大学主办。" , 2004年08月, 2004
2004 康来新, "〈姑苏城或姑娘庙?—故事产业文化中出租车人、世情、事鬼神〉,「中国近世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」,上海社科院。" , 2004年09月, 2004
2004 康来新, "〈研究、教学与出版——台湾红楼梦近况(2000~2004)〉,「中国扬州红楼梦国际研讨会」,扬州:中国红楼梦协会。" , 2004年10月, 2004
2004 康来新, "〈可爱与可信——《红楼梦》在台湾的传播与研究〉,「红楼梦的传播与翻译国际学术研讨会」,高丽大学中国学研究所。" , 2004年11月, 20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