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
开埠之前,海上文化中心在松江;开埠后,中心渐向上海县与歇浦间的租界转移。松江文人才子及体现其个性的文脉一直延伸至十九世纪末。明清江南,经史钜子的着述降至清世而渐阙,科场成就的儒生则不可胜数,并行者是江南才子不绝如缕的旷达艺文,其不经的笔记贯注一脉狷狂精神,这是二十世纪新文化运动凸显的个性解放的现代性前奏。我将论域设定为干隆至开埠后,人物身份由江南才子向汲取泰西文明的多闻才子转化,更由租界夷场物质文明与印刷文化催生出1870年代后的洋场才子。才子着述由笔记存世而报刊揭载,皆不掩其狂态,离经叛道,寓言骂世,既成就文学经典也形塑市民文化的通俗文学。文字表述之「狂」,亦可视之为「恶」,是为「伪恶」,内蕴不乏其「真」。此种「狷狂」,出诸才子而非现代知识份子;其不掩良知之「伪恶」谐谑,承续史乘文化「滑稽」之小传统。「佯狂」系谱赖地方官员、士绅与艺文才子共同谱写。依循古例,《浮生六记》、《何典》、《玄空经》、《海上花列传》、《文苑滑稽谈》与《骗术奇谈》,所「记」非三坟五「典」,亦非四书五「经」,朱昌鼎易经学为「红学」,韩邦庆「传」妓女埋没将相、述〈秽史〉顶替英雄,一任己意作自由「谈」。转出新式报刊,始由王韬等秉笔《遐迩贯珍》、《六合丛谈》开拓视野空间,申报馆印聚珍版丛书继《瀛寰琐纪》、《四溟琐纪》与《寰宇琐纪》而后发行,二十年蕴生「海上」小说系列,其间狂想纷纭、异说杂陈,焉得免恶? |